•北京•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安葬著明朝十三位帝王。陵區占地約四十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水中流,景色宜人。陵墓建筑宏偉,氣勢磅礡。明十三陵是北京旅游十個世界之最景點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最先建築的陵墓,是長陵,其次排列為明仁宗的獻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憲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度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明十三陵中,以長陵最雄偉;永陵、定陵最精緻。

•十三陵神路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象生,龍鳳門等組成。其造型生動、雕工精細,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十三陵定陵
定陵博物館為遺址性博物館,位於北京以北40公里處大峪山腳下定陵建於明萬歷十二年-萬歷十八年(公元1584年-1590年) 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是明代萬歷皇帝朱翎鈞和孝端、孝靖兩皇后的合葬墓。主體建築由地上、地下兩部分構成。

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開始發掘定陵,1957年打開地宮,出土文物近3000件,1959年9月30日在定陵原址建立博物館,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明定陵建築精巧雄偉,為中國歷代皇陵之冠。

•十三陵長陵
為十三陵之首,永樂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墓園是建築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宏偉、工藝最考究、原建築保護最完整的一處。

•十三陵昭陵
建於1538年(嘉靖十七年),是嘉靖帝為其父選的陵址因朝中大臣極力反對而未用,後嘉靖三子穆宗皇帝因病突逝,未來得及營造陵墓,遣官選址天壽山陵區,經反復審視決定依舊址建陵。明昭陵建筑規制有它獨特的建筑風格,平面布局嚴謹,施工精細,依山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統。清乾隆年間封地面建筑有過拆大改小的修繕,距今已有400餘年,原有建筑業已殘破不整。1985年依明代遺存基地,按照明代建筑風格進行了全面的復原性修建。

於1990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陵恩殿內陳列有祭陵的祭品及一帝三后的生平介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築最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陵寢建築。

恭王府頤和園天壇紫禁城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大鐘寺盧溝橋天安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