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洛士遺址群  Roluos Group

         暹粒市東南方12公里的羅洛士遺址群三處遺跡(可以提供為早期定義高棉文明的外貌,這些廟宇即巴孔(Bakong)、羅雷(Lolai)以及普利哥寺(Preah Ko)都是在西元9世紀國王印闍瓦曼一世(Indra Varman I)時期所建,被稱為柬埔寨【古典藝術的肇始】,任何一處更是吳哥王朝遺址中最古老的遺址。

巴孔寺  Bakong

         Bakong巴孔寺為Indra VarmanⅠ所建,它算是吳哥遺跡中第一座多層式的神殿山,也是吳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塊代替紅磚的寺廟,因此意義非凡,它曾經是市中心的大型廟宇。遠遠一看,只見一尖頂方型的高塔,立於較寬闊的塔基之上。5階式的高塔據說是象徵印度教裡的神山「須彌山」,神殿裡供奉的是濕婆神(Siva)。

        古代高棉人信仰濕婆神(Siva),是以最原始的陽具Linga形式來表示。陽具是以「一根石雕圓柱」代表「神的本質」,陽具直立於女性生殖器「一塊方形凹槽」Yoni基座上。這種陰陽具Linga-Yoni的組合石雕被供奉於早期的高棉神殿內部,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圍舉行宗教儀式。

羅蕾寺  Lolei

         建於西元893年是國王Indra VarmanⅠ世所建為了紀內念父母(闍耶拔摩二世及其王后)的寺廟所建之寺廟,由四座煉瓦所建的祠堂組成的。 此座神殿原是位於吳哥東南15公里處Indratataka蓄水池的中央,亦是一座島廟!東側兩塔角落神龕裡為男性門神,西側兩塔為女性,東北神龕塔的東側門楣上為天神Indra騎著三頭象Airavata,並有海怪Makara由口中吐出三頭蛇怪Naga。

普利哥寺  Preah Ko

         建於公元八八○年,因陀羅跋摩一世為先祖所修,是早期紅磚風格的代表,建築實體用磚砌,但門柱、門框、門楣、神像及階梯……都已改為石雕。普利哥即【聖牛】之意 。在法國主導下,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貌,學者們對於普利哥寺(Preah Ko)建築細節末不費心研究,譬如每塊磚的黏合並不用現代水泥取代,而是模擬昔日的材料,以棕糖、石灰、糯米漿等混合而成。還有部份神廟的石塊被一一編號、拆下,準備在電腦的輔助下重新建造。

 

柬埔寨簡介 塔普倫寺 寶劍塔  大吳哥城 小吳哥窟 金邊市 波布罪惡館 萬人塚 柬埔寨皇宮

勝利紀念碑 國立博物館 中央市場 巴肯山 女皇宮 巴戎寺 涅盤宮 羅洛士遺址群 洞里薩湖
鬥象台荳蔻寺 班蒂喀黛 東梅蓬寺 變身塔 12生肖塔 空中宮殿 茶膠寺